欢迎光临消费电子实验室!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李东生:打造全产业链 重构商业模式

2013-7-29 16:40| 发布者: CNCELAB| 查看: 19534| 评论: 0|原作者: 邓勇兵 李武|来自: 哈佛商业评论

摘要: TCL的企业文化比较有特色:一是人本的思想,我始终认为企业的竞争就是人的竞争,整个团队能力的提升、员工能力的提升,是企业核心能力提升最关键的基础。
    导入战略管理,重在创新谋变

    HBRC:这几年,电子行业变化很快,不确定性也很大,身处如此变动时代,你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李东生:最近思考最多的是公司中长期战略。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动荡引发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作为中国企业,我们的发展战略相应也需要作出一些调整。如何能够适应这一轮变化,如何能够把握机遇、克服困难,保持公司持续成长,这是在企业管理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HBRC:对于这些重要问题,TCL是否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李东生:战略规划我们已经有了,去年初提出的新10年规划,已经把目标明确了。我们要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电子产业集团,主要产品要进入全球同行前列,综合实力要进入世界500强,这是我们未来10年的战略目标。如何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很多问题我们还在边干边研究,边优化调整。

    HBRC:面对新形势,你们在管理上与过去10年将有何不同?
    李东生:在过去10年,TCL从一个中国企业,逐步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内部管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0多年前,TCL开始引入绩效管理、引入KPI;差不多10年前,TCL开始导入全面预算管理,逐步做到在每年年底之前,完成对下一年经营预算、经营资源配置、经营目标确立,以及绩效指标的确定等。
    这10年我们导入全面预算管理之后,企业的管理能力明显提升,预算准确度也逐步提高。但是,TCL仍处在一个从中国企业向全球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可能还要更加系统地导入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不仅考虑一、两年以后的事情,更要考虑三、五年,甚至更长远的事情。所以我最近想导入外部专业机构,帮我们提升战略规划能力,让团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一些适合我们的管理工具。

    HBRC:实现新10年战略规划, TCL必须进行的战略转型重点在哪里?
    李东生:不管是基于应对外部环境的需求,还是基于自身发展壮大的需求,在TCL新10年的战略转型方面,我认为应该“三箭齐发”:
    第一是“国际化”,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和思维、国际化的战略和布局、国际化的经营与品质。我们要借欧美企业全球话语权逐渐没落的机会,提升中国工业及企业在欧美等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同时要借“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抢占新兴市场份额,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1998年,我们进入越南,便开始在这方面布局。虽然中途有过波折,但截至目前,我们在东南亚、欧美、南美等地区均占有了良好的市场,不仅有完善的销售渠道,有的还设立了研发或服务中心。这些市场不仅推动了TCL的发展,也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市场变化。
    第二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本质是创新,竞争的根本也是创新。不断创新是企业保持活力和动力的源泉,也是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领域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内功的强化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必须通过创新来完成。
    目前很多消费者已进入二次、三次购买电子产品的成熟阶段,口味越来越挑剔,常规产品的利润已经像刀片一样薄。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三是要加快转型升级。首先要加快核心领域的升级,贯通产业链规模力量,把全球性的危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机会,解决制约企业竞争力的结构性问题,占据产业链高端;还要加快商业模式升级,找到云时代的生存法则,形成新型支柱产业,实现产业链生态循环,更要善于抓住消费爆炸性成长和互联网革命相结合的重要机遇,寻求商业模式突破和服务经济高速成长。

    HBRC:战略转型从不轻松,你们的转型难点何在?
    李东生:难点的确不少,新10年我们战略转型的主要难点有三:
    第一,伴随经济全球化,我们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旺的压力,竞争复杂化,对手和社会文化多元化,经营风险增加,产业结构调整更带来严峻挑战。这也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难点。
    第二,无论是国际化、持续创新、还是加快转型升级,都需要政策法规指导以及相关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能否更好发挥职能、营造宽松环境、设立税收及融资优惠政策、提供创新奖励及补贴措施等,对我们的战略转型也有着巨大影响。
    第三,2011年8月我们公布了基于“三个能力”的立体价值战略模型,分别代表工业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这是我们在新时期发展的“战略航海图”。从今年开始,我们进一步将品牌向“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方向延展,把核心受众定位于80后、90后群体。这是伴随着国际化步伐的深入,在消费群体及市场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们作出的重大战略、尤其是品牌战略调整。


    不断变革,向三星学习

    HBRC:你曾写过一个“鹰的重生”的故事,不断变革,自我颠覆,似乎成为你们这些年的常态。
李东生: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成长中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因为发展需要不断突破成长瓶颈。三星这几年的发展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李健熙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企业一定要不断变革,除了老婆孩子什么都要变。
    TCL在1998年系统提出经营变革、管理创新的观念之后,我一直坚持这种企业管理的观念。如何才能自我超越,如何不断克服发展的瓶颈,并在一次次的循环中,使企业的能力、团队的能力、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当然这样做是很累的,但一定要保持一种拼劲,做企业就是这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HBRC:那么,应该怎么把握变革的节奏?什么时候需要变革,什么时候不需要变革?
    李东生:你可以去看一下三星李健熙关于变革的一些说法。其实很简单,作为每一级的管理者都要假定,现在的工作不会是完美的,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得更好,管理者一定要有这种心态,评估自己做的每一项工作,时常提醒自己:下一个瓶颈在哪里?下一个短板在哪里?如何加强这一块?所以企业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什么时候都需要。

    HBRC:你多次提到三星,和不少中国企业一样,TCL也将三星定为学习标杆,为何要学三星?
    李东生:对于外部的成功案例,我们一直都有借鉴,之前我们曾学过松下、索尼。这几年,三星确实是一个最成功的电子企业,所以在今年的战略规划当中,我们提出要更多地研究三星。因为三星虽然在规模上比我们大得多,竞争力也强很多,但是我们的业务结构比较相像,所以我们希望更好地借鉴三星的这些成功做法。

    HBRC:三星在哪些方面对TCL启发比较大,你们最想学它什么?
    李东生:三星有三个方面做得很出色:第一是三星的国际化,通过坚持不懈的国际化,其业务结构在全球的布局比较均衡,它不只在欧美等大的市场做得很成功,在新兴市场也是如此。
    第二,三星在企业核心能力提升方面非常值得借鉴。一是它的产品创新能力, 10年前三星的产品定位比日系品牌要低,索尼、松下的产品都比它贵。到今天,三星的产品定位已经比顶级的日本品牌还要略高一点。
    第三,三星的品牌和渠道能力以及工业能力都在快速提升,它和苹果不一样,苹果更多的是在产品的设计、服务以及整个产业链、业务链的打造方面有突破,三星连工业这一块也做了,也有自己的核心零件(面板、芯片等),它不单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最大的彩电厂商、智能电视厂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企业、半导体企业、芯片企业。
    去年我参加一个论坛,那时苹果还非常厉害,股价也是最高,我当时说,从中长期来看,三星超越苹果的可能性,远大于苹果能保持这种优势的可能性。

    HBRC:刚才你提到,TCL以前学习过松下、索尼的管理,但你曾总结说,正是管理过度导致了日本企业的衰落。
    李东生:管理过度,不是我讲的,是外界对日本管理的一些评论。我是说,现在日本企业的决策效率比较低,这是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的一个差别。
    你看三星,虽然其规模比日本企业还要大,但是三星要决定一个事情,速度比日本企业快很多。日本企业为什么决策慢?因为它的流程比较多,控制的结点比较多,我认为这是一种管理过度的表现。
    而要提高决策效率,一定要简化流程。理论上讲,控制点更多的流程,能够更好防止风险,但是,这样速度就会被牺牲掉,而且流程容易变成一种习惯,甚至可能变成一种官僚主义,这样反而不能真正帮助你控制风险。


    保持企业家精神

    HBRC:TCL不但要继续国际化,还要面对整个业态的转型,这种复杂背景下,领导TCL向前走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作为管理者,你的瓶颈又在哪里?
    李东生:最重要的是我的能力、视野。我毕竟是从一个中国的小企业做起来的,此前没有做过、也没有管过一个跨国公司的业务,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另一方面,我们的主要产品的技术发展非常快,虽然我是学电子出身的,但那个年代学的东西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比如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在产品的技术判断能力方面,我是有不足的。
    因此,我需要靠团队来弥补,并且要不断学习。任何一个人,原来的知识经验,都不足以支持未来发展,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太快了,不要说技术问题,即便在管理和产业发展方面,也有很多新问题,必须重新审视、重新学习。

    HBRC: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TCL奉行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李东生:TCL的企业文化比较有特色:一是人本的思想,我始终认为企业的竞争就是人的竞争,整个团队能力的提升、员工能力的提升,是企业核心能力提升最关键的基础。围绕这一基础,这几年我们持续地推进“鹰系列”培训以及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通过提升团队能力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管理方面,我们倡导一种企业家精神。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只是以职业的心态来看待工作,而要把这个职业当成事业,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既然强调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精神、保持企业家精神,相应的对人的管理,就得要有相适应的一套制度。
    此外,一个企业需要变革、创新,不断学习,突破自我。总之,人本管理、企业家精神和变革创新,就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三个支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