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电脑在Wintel架构下发展了三十多年,这期间,产业链形成了硬件基础架构、程序编译规则和人机交互方式,个人电脑赢来了飞速发展:它从一个昂贵、复杂的机器,变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经离不开的亲密伙伴与得力助手。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各类新型的智能设备不断涌现,为IT产业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个人电脑也即将迎来一轮全新的发展,进入百花齐放的PC+时代。
PC+时代来临 如今,电子产品消费化蓬勃兴起,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通过智能手机这样个性化的终端,用户已经体验到了随时随地上网所带来的便利,因而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终端设备,来满足更多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同时,用户也逐渐对使用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一个终端能够整合强大的硬件、丰富的软件和便捷实用的服务。当然,这些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计算能力的支撑,它们都经过了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RPP)这一“个人计算”(Personal Computing)的典型过程。 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传统个人电脑的专属物——“个人计算”,扩展至了各类终端,变得无处不在。 现在多种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无论屏幕尺寸大小,都拥有了几年前个人电脑的计算能力,能够运行复杂的程序,能够接入互联网提供多种内容与服务。同时这些设备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独具特色的关键应用,这意味着用户能够根据使用场景和期望获得的应用与服务,来选择最为匹配的终端。 个人计算的扩展让智能终端的种类更加丰富、功能更为强大,与此同时,传统个人电脑也演变出了混合架构笔记本等创新形态,变得更具光彩。这一由个人计算(Personal Computing)的延展所创造的智能终端繁荣发展的时代,就是PC+时代。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多种新型终端和创新的个人电脑产品也已逐步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正在快速取代传统终端,产业已经进入了PC+时代。在2010年,智能手机就已经占到全球手机市场19%的份额,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快速上涨到50%(数据来源:Gartner);2012年,智能电视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全球出货量同比增加150%以上,市场份额将持续快速攀升,到2015年,它将占到一半以上的份额(数据来源:波士顿咨询);平板电脑和超级本也将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主力,预计到2015年,平板电脑和超级本的销量总和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中将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57%(数据来源:Gartner,iSuppli)。 PC+时代的机遇也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产业链的各大厂商都希望能把自己的产品布局扩展到更多的终端平台,加快了产业迈入PC+时代的步伐。Intel、AMD等传统芯片厂商,不惜重金投入到全新一代处理器的研发和推广,努力抢占轻薄笔记本和移动平台的市场;Google、微软分别推出了跨平台的操作系统Android 4.0和Windows 8,以平板电脑为中心展开了正面竞争;而一些领先的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甚至早已实现了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的全面布局,如SMG、Verizon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