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消费电子实验室!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8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3:43: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pic 于 2013-5-28 13:45 编辑

一篇足以让很多专家汗颜的高中生的文章
上海考生作文
2011年上海语文作文题材料为: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孙浩东      上海市大同中学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 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开篇无应试习气)

    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 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有气度)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以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是社会的良心。(说得太好了)

    大地?(笔锋一转,到华夏)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对国运之关怀,情深)

    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责任感)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再次点题,有个性,又中规中矩)

    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 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拉登确应惩处,但不能“十分”高兴。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理性的声音”。)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见解深刻,积累丰厚)

    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主题登场,自然天成)

    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五千年昏暗的华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