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消费电子实验室!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钦宁:祖父教育后辈从不说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22:36: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祖父诞辰120周年,他的著述的读者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想来他的思想是鲜活的、深刻的、引人反思的。

  我下面想同诸位分享他的一段话。这段话来自他的成名之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结尾处:“我相信凡是人都会自己去走对的路的,所有的不对都在‘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这就是说,有些人想借某种权力去压下别的意思,推行自己的意见;只信任自己,不信任大家。我以为我们有什么意思尽管可以陈述,但不应该强众从我。因为大家本来都是自己能走对的路,如果真要靠我一人去纠正大家,即是已足表明此事之无甚希望。不信任人,是最不对的;人在直觉上都自然会找到对的上去。所以知识上、人格上的错处坏处,都是一时的,结果是终究要对的。用强力干涉,固然错误;忧愁这世界要愈弄愈坏,也是错误。我信人都是好的,没有坏的;最好是任听大家自己去走,自然走对。因此我全无悲观,总觉得无论如何都对。我从来未曾反对过谁的说话。同我极不对的话,都任凭去说。说了有好处的,因为经过了这一步,便可以顺次去走下一步。人都是要求善求真的,并且他都有求得到善和真的可能。”

  这是我祖父在93年前写下的一段话,引我感慨。他的这些想法,在当下依然值得我们回味。其实当下有很多东西都没有变,依然是那个样子。所以他的思想就有了存在的意义。

  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曾经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我想今天或许可以换句话说,真相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力的孩子,它终将有一天会穿越疑雾走到我们面前。

  由于跟梁漱溟先生有这种亲缘关系,这让我能够多了解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他。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我所知道的生活中的梁漱溟。

  首先,我的祖父教育孩子从来不用说教的方式。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年轻的时候口重,喜欢吃咸,跟他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经常看我往饭菜里加酱油。他没有批评我,而是找到一本科普的书,拿红笔把题目勾勒出来,让我看。当时的情形现在还历历在目。那天我在客厅做俯卧撑。他说,钦宁,你抽空把这个看一看。我拿起那本书看,他用笔圈上的题目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就是“吃盐过多等于慢性自杀”。我看完那篇文章之后,自然了解了其中的道理,也就开始自觉地改变我的这种饮食习惯。

  他对人、对事物都是非常包容和宽容的。上世纪80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大概是1984年、1985年左右,西方的舞蹈形式刚刚进入中国。我们父辈那个年龄段的人都对其很反感,认为这样的舞蹈代表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但是年轻人就喜欢这个,挡不住。我在学校也学了一些招式。回到家中,仗着自己是最小的孙子,胆子比较大,我就表演给爷爷看。表演完了我问,爷爷,你喜欢吗?我还记得当时的情形,他扶了扶眼镜,莞尔一笑,“你喜欢就好”。

  再讲一件小事,“文革”抄家时我年纪还小,才两岁。没有什么印象。但是从父辈、亲戚朋友口中得知了当时我们家的一些情形。后来有一次我曾经问过祖父,“爷爷,‘文革’抄咱家,您生气吗”?当时他回答了三个字,简简单单,“不生气”。我当时很不理解,立刻追问“为什么”?他说,“他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跟他们生什么气”。

  我觉得他把孔子的思想融汇到了自己的生命中,由此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1981年他给我写过一封信,我现在念给大家听:“钦宁,来信阅悉,甚好。古训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为人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俯仰无愧,此意亦由你父母给你讲明。我最近给钦东讲不贪是根本,一切贪皆从身体来。有心,有自觉,即有主宰。唯身体自主,自然不贪,祖父手字,1981年7月12日。”他教育孩子从来是简简单单、三言两语,但每每都会引发我们的思考。

  我父亲在小时候有一次考试,考得不及格。补考通知书寄到我祖父这里,我祖父看了看,就直接交到我父亲手里,一句话没有说。我父亲看过也自觉很有愧,提前结束假期回到学校去补考,并且还考了很高的分数。后来我父亲告诉我,当时补考的那门课是地理,而他以后学习期间最擅长的一门科目就是地理。这其实就是“君子行不言之教”,对今天的家长们也不无借鉴。

  我还想讲一下祖父对新文化的态度。当年胡适之先生和陈独秀先生对他不无非议,这很正常。但是我祖父曾跟我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他觉得新派视他为障碍物,他感觉很难过。他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不觉得我反对他们的运动,我不是他们的敌人,他们也不是我的敌人。我是没有敌人的。”他就是强调“和”,我们可以和而不同,天下肯干的人都是好朋友。但是这个“和”不是大家去附和,而是大家求共和。

     (梁钦宁梁漱溟先生最小的孙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