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消费电子实验室!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功预知未来科技的13部科幻电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2:05: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据统计,历史上大概有十三部传奇的科幻电影,曾经预知了真实世界里的科技发展水平。



为了在科幻大片《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里创造出一个2054年的冰冷而高科技的全新世界,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曾专门咨询了一个极富经验的未来主义学家团队——包括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和建筑师。


“我想让孩子们手中的所有玩具,在某一天成为现实。”斯皮尔伯格在接受影评人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的采访时,曾这样说道。


这部电影在2002年上映,创造性地描绘、并准确地预测出了很多项在当时还闻所未闻的高新技术,包括多点触控界面、视网膜扫描仪、电子报纸,甚至还有犯罪预测软件(说的就是你,NSA)。


实际上,很多企业家和公司,看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他们的下一项伟大技术革新寻找灵感的。


对于导演和编剧们来说,人类未来从始至终就是充满创造性想法的灵感源泉,充满无限可能和任意结局;而把这些想法最终变成科幻作品,也是我们在面对来自未知世界的莫名恐惧时,手中所仅有的武器。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这些未来主义故事,其实就是关于“这个世界究竟将发展成什么样”这个问题的模拟试运行。


而发展迅速的视觉CGI技术,以及各种电影制作工具的革命性进步,更加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使得我们将脑中的各种未来幻想,最终变成可视化的高清视觉图像。电影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我们精确描绘未来数码世界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了。


所以在下一部《少数派报告》或者下一部《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里,导演们还会预测出什么未来科技?或者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又会影响出哪些创造性的科技新发明?这里就有十三部曾经预知并呈现了未来科技发展状况的科幻电影。


1.《钢铁侠/Iron Man》(2008-2013)


电影里:亿万富翁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的实验室里放满了各种令人羡慕的小玩意儿,但没什么比他那套计算机系统和私人秘书J.A.R.V.I.S.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了。


最形象的一点就是J.A.R.V.I.S.特殊的用户界面和全息手写操作的周边设备,使托尼用双手就可以进行操控——与《少数派报告》不同,不是必须戴手套。


现实中:J.A.R.V.I.S不仅是Siri的设计目标,就连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被认为是托尼·斯塔克这个角色的设计原型,他一直致力于在现实中复制托尼实验室那样的虚拟工作空间。


去年他刚刚展示了用手势动作进行火箭设计的工作,整个过程是靠一部体感控制器、一个头戴显示器和一台投影仪完成的。


马斯克相信,这项技术会彻底改变设计业和制造业的未来。在世界的另一边,交互设计师李镇河(Jinha Lee)则在试验一项如何让电脑屏幕消失的技术。他的设计原型叫做Space Top,这部电脑的桌面被设计成一个虚幻的“盒子”,让人们可以将手“伸进”计算机屏幕的内部,以操纵现实世界物体的方式去操作网页、文档和视频等等数字对象。李镇河与马斯克所做的尝试,都是在探索人类与电脑和其他数字对象之间更为自然的互动方式。


2.《黑客帝国/The Matrix》三部曲(1999-2003)


电影里:在反乌托邦主义的未来,现实世界不过是被那些代替了人类而存在的、具有感知能力的机器所创造出来的虚拟仿真时空。这部电影为“插电”一词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现实中:尽管被智能机器人控制的帝国预言并没有实现,但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Oculus Rift)的发明已经非常接近电影中这个使人迷惑的设定了。


它已经成了最近几年发明家工具箱里的标配,工程师也们都开始使用这种头戴显示器用来进行位置跟踪。它提供了一个随着用户的头部移动而运动的虚拟世界,并且减少了模糊和抖动的运动画面,将这一切都显示在一块持久性极强的LED显示器上,并可准确模仿人类眼睛的眨动过程。


3 .《她/Her2013)


电影里:在斯派克·琼斯幻想的未来中,你不会看到任何类似谷歌眼镜(Google Glass)或者Pebble智能手表(Pebble watch)这样的东西。


尽管高科技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但却一定也不突兀,反而十分安静,与主角西奥多(Theodore)的生活无缝连接着。这个世界里没有键盘和搜狗输入法,西奥多电脑桌面上的一切都可通过游戏控制器来操作——包括他的女朋友,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Samantha)。


现实中:截至目前,萨曼莎的技术就在眼前,就建立在谷歌即时(Google Now)和Siri这种自动化辅助系统的发展基础之上。


尽管电影中的世界还没有成真,但未来主义者、谷歌的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相信,2029年时的世界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在开始尝试利用高科技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比如将海豹机器人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的症状等等,可以想见,用来解决宅男孤单寂寞的虚拟技术自然指日可待。


4.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


电影里:情侣乔尔(Joel)和克莱芒蒂娜(Clementine)分手后,分别来到拉库纳公司来抹去脑中关于对方的记忆。


医生在乔尔描述他如何与克莱芒蒂娜相爱直到分手的过程中,记录追踪他的脑部活动,并系统性地使用这个“克莱芒蒂娜地图”来确定目标,选择性地删除乔尔脑中关于她的痛苦回忆。电影中的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乔尔的脑中。


现实中:尽管现在还没有这种能够减轻分手痛苦的高科技发明,但科学家们最近在老鼠体内发现了一种可消除记忆的基因,并测试了一种名为HDAC2的抑制性药物来操控实验鼠的大脑,最终成功地抹去了它脑中的创伤性记忆。


这项研究可能会对治疗患有创伤性应激障碍的病人十分有效。此外,影片在表现记忆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以及它们是如何存储、如何恶化并使人感到痛苦这一过程中的视觉特效,实际上恰好与现代神经系统学的新发现相吻合,在科学家Steven Johnson的论文里就可以得到证明。


5. 《全面回忆/Total Recall2012年翻拍)


电影里:几乎影片中的所有场景,包括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设定——梦境记录仪、植入性记忆、悬浮车、全息立体通讯系统和触屏冰箱——都足够令人印象深刻,但最杰出的道具(或者说视觉特效)莫过于被植入角色手掌里的“手机”了。


当电影里的任务将他们的手放在特定的固体表面(比如窗户玻璃上)时,它就会变成一块显示屏。


现实中: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机载超声波触觉显示器,仅仅依靠手掌中的触觉刺激和一块小键盘,就能出现所操作的视觉影像。他们所研究的这项技术将在十年内逐渐完善成型。


6. 《环太平洋/Pacific Rim》(2013)


电影里:为了反击从大洋底部的虫洞“缺口”里钻出来的开菊兽,人类创造出巨型拟人机器(Mechas)——贼鸥来保护地球的安全。每个贼鸥机器人由两名飞行员的大脑共同控制,他们配合得越同步、兼容得越协调,贼鸥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有效。


此外,“Mechas”的设定一直是一系列科幻电影的主题,在《超凡蜘蛛侠2》、《阿凡达》、《高达》系列作品或者《美版恐龙战队》等片中都能找到类似的角色。


现实中:普遍共识是,现实世界的物理条件下,贼鸥根本不可能在地球上出现。但是日本水道桥重型工业集团(Suidobashi Heavy Industries)却比其他人走得更远,他们已经建造出了Kuratas——一个13英尺高、12000磅重的可穿戴式机器人,它卖到130万美元的高价。


据水道桥工业介绍,Kuratas其实是一件“艺术品”,可帮你实现成为机器人驾驶员的梦想。经过几年相关训练之后,机器人之梦中的最后一块拼图——人脑控制接口,也已经成为现实。


7. 《极乐空间/Elysium》(2013)


电影里:2154年,人类社会一分为二:特权阶级生活在舒适的宇宙殖民地极乐世界——Elysium里,其他人则继续留在地球——这个满目疮痍、充满污染和贫困的球体表面。在去Elysium执行重要任务之前,主角马克斯(Max Da Costa)一直生活在地球上,他装备有一套动力外骨骼。


现实中: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Neill Blomkamp)在接受《娱乐周刊》的采访时曾说,“每个人都想问我,最近对未来世界又有了什么新的预测。但是不,我不是在写科幻小说,这就是今天,就是现在(所发生的)”,他是对的——一帮巴西神经学家已经开放出一套完整的动力外骨骼,并在2014年世界杯开赛当日首次亮相。


一个瘫痪病人(他的大脑将像对待普通身体一样操作这套外骨骼系统)将站起来,走到球场中央,为本届世界杯开球。而且这还不是全部——松下公司将很快上市一套我们都买得起的动力外骨骼系统,使你能够举起一个220磅重的东西并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移动——它的售价在5000美元以下。


8. 《星球大战:绝地归来/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1983)


电影里:记得这段追逐场面吗?莉亚公主(Princess Leia)和天行者卢克(Luke Skywalker)被定格在森林里,骑在他们的悬浮摩托车/自行车的混血座驾上——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个返祖倒退的现象。


现实中:到了2017年,一款名为Aero-X的飞行摩托(hoverbike)就可以上市了。


根据Aerofex公司的设计理念,这款飞行摩托驾驶起来就像普通摩托车,但能够以每小时45英里的速度行驶,并且飞离地面10英尺高。驾驶这种车不必有飞行执照,但需要经过一周的训练——而且它只卖85000美元。


9.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2012)


电影里:在科幻电影界教父、经典影片《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和《异形/Alien》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脑中,从来就不缺有趣的科技幻想。


在2093年,韦兰德工业(Weyland Industries)——一个集合了Apple、Google和SpaceX(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的强强合体——给人类团队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他们找到全人类的创造者,探寻人类起源的秘密与真相。


他们的飞船上装备着亢奋睡眠仓、一个叫做David的第八代类人机器人、一套自动化医疗系统和一架光谱绘图的无人机。


现实中:我们现在离影片中的这种类人机器人David还很远,有的只是好奇和兴趣,也远没有达到“亢奋性睡眠”所需的技术条件:科学家们刚刚开始在熊类冬眠现象的研究过程中领悟到一点皮毛,正在试图将其使用在人类心理治疗的领域里。


而雷德利·斯科特所创造出来的自动医疗系统,则是一个正在逼近我们的幽灵——医生们正在尝试使用一套远程遥控的外科手术机器人,但现在还没有完全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出台。


现在,我们只有能够飞到异形领地去侦测地形的绘图无人机已经成为现实:基于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和测距技术,利用光线扫描地球表面的地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用无人驾驶飞机来绘制更为精确的海岸线地图了——最近谷歌甚至都开始利用这项技术,来开发他们的无人驾驶汽车了。


10.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2013)


电影里:这部电影改编自80年代的同名小说,曾有大量机会被人搬上荧幕;但基于种种原因,直到近年才真正成型,但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凭借今天的CGI技术,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原始设计才能够得以最大程度地呈现出来。


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包括在零重力房间里的激光格斗,以及安德鲁·维京(Ender Wiggin)与外星虫族Formic之间的计算机模拟之战,都为这部最近的科幻片史诗之作增光添彩。


现实中:自动武器系统的发展——由复杂算法所控制的高科技武器——在瑞士日内瓦于2014年5月举办的常规武器公约大会上,刚刚引起了道德层面上的深层讨论。


据陆军中将科恩所称,到了2030或者2040年,至少四分之一的美国士兵将由机器人或者无人机所取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携带导弹的无人驾驶飞机、远程控制的机枪机器人,以及可以携带300磅供应装备的大狗(Big Dogs)机器人等等——完全由计算机所控制的整场战争,已经不仅仅是人们的想象了。


11. 《红辣椒/Paprika》(2006)


电影里:在《盗梦空间/Inception》问世很多年以前,《红辣椒》就讲过同样的故事了。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发明了一种DCMini装置,让你可以走进另一个人的梦中。千叶敦子博士借用这种装置,以朋友的身份(红辣椒)进入了病人的梦中。


现实中:2011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科学家西本真司(Shinji Nishimoto)和杰克•加兰特(Jack Gallant)创造出一项发明,使我们距离进入他人梦境的幻想从此更近了一步。


它通过模仿人类大脑处理视觉刺激的方法,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手段来测量大脑活动水平,并最终将这些数据“翻译”成视频图像。


就在去年,日本京都的研究人员也使用同样的算法和脑部扫描技术,准确预测出了他人梦境里的内容,准确率高达60%——听到这些还睡得着吗?


12. 《TRON: Legacy/创战纪》(2010)


电影里:作为1982年的那部同名cult电影的剧集,《创战纪》过了20年才捡起了前辈留下的遗产。


电影讲得就是一个儿子如何寻找被困在不断自我进化的计算机游戏里的父亲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创战纪》原作是第一部使用电脑合成技术的电影,并在当时提名为特效奖候选影片之一,却因为电影艺术学院Academy of Motion Arts在那会儿还不承认CGI技术而最终落选)


现实中:物理学家约翰•迪克(John Dick)在接受《科学美国人》杂志采访时曾这样表示:“《创战纪》原作对科技的影响,体现在我们今天所建立的量子计算机网络和远距离传动系统之中……现在已经可以想象,总有一天我们会在现实世界中提取到一颗质子,并将它传送到量子计算机之中。远距离传动的过程,使我们可以将自然界中氢气和氧气的质子信息输送到计算机之中。”


上周,代尔夫特纳米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经成功地将一颗钻石内所存储的量子信息,“传输”到了大约三米之外的另一颗钻石之中——这可是件大事儿。


13. 《机器人总动员/Wall-E》(2008)


电影里:特大型企业Buy-N-Large在地球上制造了太多污染,使得人类只能在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里生活。快进700年之后,一切似乎都变得更糟了:所有人都坐在可移动的悬浮座椅上飘来飘去,胖的非常离谱,沉迷于社交网络之中,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不放。


现实中:各种免提声控电脑屏幕已经越来越普通了,而且神户学院大学的研究者也已经制造出一款名为Hoveround的设计模型,这款座椅可以悬浮在空中,并可承担重达330磅的运输任务。


尽管他们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机动能力,但却跟《机器人总动员》里的镜头出奇地不谋而合。最后一点是,可爱的垃圾机器人Wall-e也已经成为现实,这里就是证明。


对未来感到兴奋还是被吓坏了?或者两者都有?


来源:MONO  

原载于:Vice/作者 Becky Chung

翻译:陈子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

回顶部